4月12日,公共基础学院外文教研室李玉荣副教授通过腾讯会议直播的形式上了一堂大学语文-《诗经》示范公开课,公共基础学院组织教师观摩了公开课,我校其他院部的教师和部分外校教师也参加了观摩活动。
李老师围绕语言特点、情感模式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以《诗经》语言与表达方式的特点为切入点,循着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旁征博引,点染成趣。通过课堂讲解与互动交流,学生深切感受到《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我们生活在她的下游,感受她的芬芳,接受她的哺养,也深深为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李老师指出,“中国”不仅是指一个疆域辽阔、政治统一的地理中国,更是指一个重诗书礼乐、重人文教化的文化中国。“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诗经》深厚的内蕴是中国人精神的原乡和珍贵的美学家底。
本次示范公开课采用了在线直播与现场听课相结合的形式,一课多看,一教多学,润物无声地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播撒于学生的心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家点评:
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教师许秉红:“这节公开课通过对《诗经》的评析,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主题,授课教师旁征博引,教学语言诗意化,让学生容易置身诗境,感受诗歌之美。”
海军士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员曹冠男: “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大学语文示范公开课,启发很深,受益匪浅,感觉很亲切亲和,听了还想听,犹如可口的饭菜吃了还想吃。难忘美餐,回味甘甜。
一是画面感,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课,边听边呈现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画面在眼前,在脑海,在心灵!
二是代入感,老师的生动形象的课堂,对古诗词的有趣解读,感到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无形地代入到当时的年代场景,进行了难忘而有意义的穿越。
三是收获感,学到很多的知识,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家国情怀的故事,坚定了立志报国献身使命的决心意志。”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启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李玉荣老师通过对《诗经》的赏析与品读,创设良好的内心体验情境,让学生体悟到《诗经》经典诗句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示《诗经》的语言美、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借文以化成,借文以载道,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用语丰富、优美,感染力强,让听者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感受:
2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张菁雨阳:“李老师带我们领略了《诗经》之美和中华国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学习先人的文字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将很多表现形式和叙事方式灵活运用到我们自己文字中,我们也了解到了更多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千年文化传承。深刻了解了《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具有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掌握了它赋比兴的特点。李老师的讲课声音动听,语言流畅婉转,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语言用词优美,课堂中能深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