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蚌埠医科大学“新医科”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平台 contact us
网站首页 组织结构
教研室简介
工作分工
简介
师资队伍
教授
教学名师
教坛新秀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学术英语教学团队
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
留学生教学团队
文学写作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
教学大纲
教学成果
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
教研项目
课程思政
教坛新秀
学科竞赛
评价与反馈
交流推广
制度建设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外语赛事
外语赛事
学习资源
外文mooc
专业英语
在线学习
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
让世界读懂中国
支部工作
支部分工
样板支部
简介
常用下载
教师下载
学生下载
 
外文支部
支部分工
样板支部
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文支部   ->  样板支部
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与讨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06-09    浏览:304次

  6月7日,二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学习与讨论活动。专题学习由支部书记郭书法同志主持。与会人员就“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了讨论。


学习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讨论:

赵小妹: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会努力将研究专长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统一,在不懈努力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把践行“两个维护”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汪田田: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才能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们应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自身工作本领,提升育人水平,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唐红: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们应该守住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这也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陈典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中华文明涵盖了各个领域。我们要珍惜、传承、发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海燕:源远流长的深厚的中国文化造就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权继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社会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并不代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进步。在这种时候,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文化重建必将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民族复兴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滋养的。

刘佳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其内涵和精髓,掌握其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刘佳佳:文化是一条无法割断的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如牛顿所言,“我看得比别人远,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文化”这个“肩膀”有多高,我们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历史文化需要一脉相承,但也不能互古不变。“传承”并非是简单的延续,而是包含着创新的含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赛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致敬过去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要创造新的文化“百花园”。

马静: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坚强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更是一个政党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鼓起奋发进取勇气的精神动力。当前,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既不能迷惘于文化虚无主义,也不能沉迷于夜郎自大的文化中心主义,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王琛莹: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文化传承的精神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生的培养中,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努力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代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明史观、文化史观,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使命的文化新人,将我们的优秀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段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我们一定能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夏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无论是思想共识形成,精神力量汇聚,还是社会风尚引领,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应利用一切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陈晓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众多,文化传承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的一名外语教师,既要在日常学习中多方位了解中国文化,又要发挥专业优势,努力将中国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

马晓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特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读懂中华文明的历史上下功夫,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中获得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外语教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中国智慧的时代新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引导学生把青春成长熔铸到新时代发展的时代鸿篇中;提升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促进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文明的融合发展中增强文化自信。 

甄长慧:外语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也肩负着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外国文化请进来的桥梁纽带职责。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外语教师尤其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外语教师要完成国际人才培养重任,其前提条件就是充分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坚持、坚守、践行并传承文化自信。

吴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中文教师更要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并要站在人类文明互鉴的高度,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

李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代中华文明的伟大使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做为高校教师,首先,要深刻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既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也有优秀的人文精神,更有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构筑中国力量,宣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文化。
罗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情怀、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担当和宽广的文明胸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久久为功、奋发有为。

 
 
友情链接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日报网(英文)    安徽教育网    安徽高教网    蚌埠医科大学    医学英语水平考试    WE外语教学网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网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 邮编:233030 蚌埠医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006614号 技术支持:华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