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链接
在今天,有些人说,中国有14亿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需求不尽相同,中国共产党称自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代表的究竟是谁?什么叫做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探讨这个问题,我想先跟您聊聊中国人的价值观。
我们在上期节目里提到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这种生产方式让人们对集体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核心层层延展而来的,几千年来,传统儒家思想特别提倡重视家族、群体,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扶持,相互尽责,齐心协力让家族兴旺。
所以,这样的文化土壤,使得中国人普遍认同,人和人、人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的利益只有在集体利益实现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如果你跟中国人接触,你会发现,在中国人身上,比起什么事拼个“你死我活”,人们更常说的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是内化在中国人头脑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观——“和合”思想,就是说,我跟你不一样,但凡事我们会优先追求相互协调、兼容,把相互伤害降到最低。这种价值观,是把个人放到一个更大的整体中去思考如何行事,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
在中华文明史上,不同的部落、民族在往平原中心汇合的过程中,遵循的就是“和合”理念,它们不是说一个民族非要把另一个民族灭绝掉,而是尽可能地让大家的意志、利益都能反映出来,找到其中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一个融合的共同体。
因此,中国政治思想中的“民心”、“民意”,大体就是对民众利益、需求的总体把握,而作为执政者,应当主动体察民意,不能做任何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者放大某一群体、阶层的声音,应该全面、平衡地把握民众需求。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所代表、所维护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就是那个“最大公约数”。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民族独立,摆脱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最大、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实现国富民强。而眼下,更为具体、实际的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就是每个中国人都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大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期盼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环境更加优美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囊中羞涩的人们关注就业、就医、住房,有着富余资产的人们不仅同样离不开衣食住行、社会保障,而且他们所追求的资产的增值,更需要仰仗一个公平正义、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要做的,就是统筹各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各阶层推动社会发展的正向作用,抑制各阶层自己偏离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偏狭的要求。
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古代,中国人心中有一个理想社会,叫做“大同”。在大同社会里,“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所以你看,中国人对未来社会最美好的憧憬,就是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利益和谐统一,人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
(本期专家顾问: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范勇鹏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田改伟
本期部分资料参考: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潘维著)
来源:http://www.china.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