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蚌埠医科大学“新医科”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平台 contact us
网站首页 组织结构
教研室简介
工作分工
简介
师资队伍
教授
教学名师
教坛新秀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学术英语教学团队
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
留学生教学团队
文学写作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
教学大纲
教学成果
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
教研项目
课程思政
教坛新秀
学科竞赛
评价与反馈
交流推广
制度建设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外语赛事
外语赛事
学习资源
外文mooc
专业英语
在线学习
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
让世界读懂中国
支部工作
支部分工
样板支部
简介
常用下载
教师下载
学生下载
 
外文支部
支部分工
样板支部
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文支部   ->  样板支部
教育梦 家国情
2020-08-17    浏览:393次
教育梦 家国情
杨桂青

    与朱小蔓的情感教育研究“缠缠绕绕”的,是她在多个岗位、多个研究领域的辛勤耕耘,是一位中国学者教育报国爱民的情怀、严谨深邃的理性思考。点点滴滴中,始终跳动着的,是一颗满溢热诚的赤子之心。

    参与新课改,修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并编写教材

    朱小蔓是中国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教育部组织专家并委托朱小蔓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对2003年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于2011年颁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年初,教育部期望编写一本初中《思想品德》示范性教材,委托朱小蔓任总主编。这项工作2012年3月启动,2016年9月完成《道德与法治》(根据教育部文件更改)七年级上、下两册的编写并投入使用。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融入具有历史恒常性的基础性价值,编排逻辑更加体现德育回归生活的要求,思维立意更加深远。

    新课改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素养。田家炳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设立“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改变教师”的教育实践项目“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朱小蔓任项目负责人。项目旨在帮助教师适应新课堂,提高育人效果。

    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关心农村教育

    从朱小蔓的研究、工作经历来看,对于农村教育的研究、关于农村教育的工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朱小蔓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多个成员国的农村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可以学习、借鉴的对象。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责任总结提炼农村教育经验,与世界分享。当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调整为“以县为主”。朱小蔓结合自己的教师教育研究,关注“以县为主”体制下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朱小蔓还从移风易俗等方面研究教育在农村的特殊作用。在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期间,她提出,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教育,通过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的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水平等。

    爱儿童,充满爱与虔诚地研究儿童教育

    无论是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教育、农村教育等研究,还是编写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都需要研究儿童。朱小蔓特别地关注、研究了以下几类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心农民子女。2002年12月,朱小蔓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后不久,带领新的研究团队远赴广西边境走访农村学校,了解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她内心受到强大震撼和冲击,回京后撰写了调研报告,送呈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没想到,陈至立立即回复,说要办寄宿学校来彻底解决这些孩子在学校的吃饭住宿问题。

    紧接着,2004年,朱小蔓受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委托,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教育类)国家重点课题“新三片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她深切感受到,这些农村孩子一方面需要物质关怀,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另一方面更需要情感关怀,拥有积极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促使朱小蔓在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期间发起了城乡理解项目计划。

    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全纳教育方面,最初深深触动朱小蔓的,是2009年她参加了北京市新源西里小学的一场研讨活动。新源西里小学本是一所弄堂学校,接受孩子就近入学。校长出于爱心接收了附近几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从此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来到这里。健全孩子怕因此影响成绩,逐渐转学了,这里就变成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一些驻华使馆的特使、参赞等听说周围有这样一所学校,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让孩子学会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施以帮助。

    这次经历让朱小蔓深切认识到,把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纳入教育,是多么高尚的事业。2012年,朱小蔓参加了南京市特殊教育“双业一体化”现场会。她认识到,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会自立、自尊,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教育的尊严。

    关注女生。朱小蔓在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期间,特别看重和偏爱女生教育。因“性”施教,是各级政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满足不同受教育群体需求、提高教育品质的具体的、适切的表现。

    关注资优生。资优生将来有可能成长为不可多得的领军人才,对这类学生,朱小蔓特别珍惜。她提出,资优生必须具有高情感能力,否则会影响高智商的发挥。情感涌现与创造性品质的培养有极大的相关性。资优教育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要发现每个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并因材施教。

    爱中国儿童,兼爱天下儿童。在中央教科所工作期间,朱小蔓指导的一份博士后研究报告,是对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灵呵护研究。俄罗斯处境不利儿童心灵呵护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其精神生命,这对中国解决社会变迁时期处境不利儿童问题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长期“双肩挑”,管理与研究充满灵性地交融在一起

    朱小蔓一生曾担任过多个行政职务,一直是“双肩挑”,但朱小蔓从来没有把行政职务当作“官”来做。她用“教育之眼”“道德之眼”“情感之眼”来审视教育场域的管理,在日常所见的纷杂现象之下,似乎把到了管理的另一种脉动;用管理的机理和要素来解析教育现象、解释教育理论特别是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思想理论时,在理论转化等方面的思路常会别开生面。

    在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推进、道德教育困境和挑战日益严峻等时代大潮绵延激荡中,朱小蔓对班级管理、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及学术团体的管理等几个层面或块面的持续关注逐渐聚焦,将班主任、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学术团队领导者等逐渐明晰为关键人群。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朱小蔓认为,教育领导要坚持道德为本的学校管理。乡村学校校长不只是学校管理者,要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做“整个的校长”。

    关于班集体建设,朱小蔓认为,大多数孩子没有选择班集体的权利,班集体应该让孩子舒展地过教育生活,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充满友爱。班主任的胜任感与自我价值感是班集体建设的宝贵财富。

    与世界学者进行教育对话,多一只眼看世界

    在工作生涯中,朱小蔓以积极的姿态,与英国哲学家皮特朗、加拿大教育现象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等人对话,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并创造性地吸收进中国本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她还利用与国外学者对话的机会,利用国际会议、中外合作课题研究等,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教育的本土实践。

    2006年,朱小蔓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鲍利辛柯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鲍列夫斯卡娅教授主编的新世纪以来中俄教育比较研究力作《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出版。无论是中文俄译稿,还是俄文中译稿,俄方都找到最资深的俄罗斯汉学家来修饰译稿。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局局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会长马克·贝雷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高水准的研究成果”。目前,俄罗斯汉学家越来越少,这本书就更加难能可贵和珍贵稀有了。

    出版时,恰逢中国的“俄罗斯年”。这本书,被作为礼物送给了中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和俄罗斯的普京总统。

    (基于朱小蔓学术口述史书稿写成)

 
 
友情链接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日报网(英文)    安徽教育网    安徽高教网    蚌埠医科大学    医学英语水平考试    WE外语教学网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网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 邮编:233030 蚌埠医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006614号 技术支持:华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