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全面推进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外文教研室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全面推进,个性化服务”的理念,为广大学子开设了十几门拓展课程供他们选择,拓展课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师的发展空间。教师们根据研究兴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充分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达到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下面就以《大学英语创新写作》和《口语交际与演讲》两门课程为例。
在形成性评估中,《大学英语创新写作》这门课程在每单元线上、线下理论讲解之后,学生们使用思维导图把写作主要架构总结、内化,并根据架构练习写作,教师再评选出优秀作文。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写出学习反思。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化、产出形成了一个良性评价闭环。目前,这门课程的学生思维导图、优秀作文和学生的反思已经装订成一本书。请看看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吧:
写在前面
当晓明老师把《大学英语创新写作》成果汇编最终稿发给我的时候,已是午夜,虽然提醒多次,她依然是这样,批改作文、在线答疑,总是很晚才休息。我想是兴趣使然、责任使然吧。
2019级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从这一级开始,我校大学外语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发展,开设了近10门的拓展课程。语法、雅思、第二外语、口语演讲、医学术语、翻译等都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教师也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形成了各自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找到了兴趣点,老师延伸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真正达到了“双赢”。
晓明老师的《大学英语创新写作》这门课程,依托自己的慕课项目,发挥团队力量,用一种独特的视角阐述写作,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疫情丝毫没有影响这门课程的进程和效果。晓明老师特别关爱学生,学生也都能体会的到。大家从学生精致的写作学习思维导图、优秀的作品和真实的心声能感觉到学生对写作的爱和对老师的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衷心希望外文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为我校学生开设更多精彩、实用、温暖的课程,为蚌医学子的大学英语学习历程留下美好的回忆。
“ 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请大家用心体会《大学英语创新写作》学生的精彩与真情吧。
郭书法写于5月21日
夏娟副教授团队领衔的《口语交际与演讲》这门课程形成性评估重要的一部分采用的是用英语讲述、表演中国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口语班采用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演出效果良好,受到了学校的好评。看看当时的报道吧:
12月13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公共基础学院承办的蚌埠医学院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暨拓展课程成果展示活动—中华成语文化英文推介展演在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公共基础学院院长方强教授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韵波教授、团委连俊杰老师和外文教研室老师担任汇演评委。
方强院长致开幕词,他鼓励同学们要扎实语言基础、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全校共有八个学院十六个团队参加了此次展演。整场演出精彩纷呈,每个团队采用舞台剧和主题演讲的形式推介中华成语文化。主题既有闻鸡起舞,精忠报国;一诺千金,言出必行;焚膏继晷,勤奋好学;又有愚公移山,开拓创新;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充分体现了我校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认识和领悟。此次汇演给学生带来一种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基础上的全新的、成功的英语学习体验;中华的成语用英语舞台剧的方式去演绎,古代的故事用现代的形式去讲述,体现了文化碰撞与交融的魅力;在温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既增强了文化自信,又增长了同学们对于中华成语和外国语言学习的兴趣。熊韵波教授从“学习-体验-领悟-实现自我”角度为汇演作了精彩的点评。演出后,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参与汇演的感受,汇演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校课程育人的效果。
大学外语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不同需求,开设基础类、文化类、学术类等一系列拓展课程供学生们选择,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2020年,大学外语课程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生和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屡获佳绩;双基建设、质量工程、教材编写、科学研究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外语课程与人文素养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的人文性、工具性和跨文化性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做法,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主题实践等的各个环节,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在今后的工作,外文教研室将深化拓展课程改革,使拓展课程真正能满足学生兴趣和教师发展,从而推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提升。
|